市场低迷不景气 地板行业已步入转型期
商务部流通司、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指数)给我们提供了参考。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研究并发布的BHI指数显示,去年10月份、11月份连续两个月各项指标都处于同比下降的趋势。去年10月份的销售旺季,建材家居市场景气度也并未出现与往年一样的大幅攀升。
秦占学对记者表示,虽然BHI指数主要关注家居建材领域,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地板建材市场乃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
与此同时,流通市场也正在加速洗牌,曾经强势的家居卖场,今年也纷纷主动放下身段,通过减免租金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来扶持、帮助经销商度过“寒冬”。即便如此,市场萎缩、成本上涨、竞争加剧等种种不利因素仍给家居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卖场撤场潮、闭店潮、老板跑路、经销商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时有传出。
不久前,美国第二大零售巨头、全球最大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寶在中國市場最終也未能熬過寒冬。一夜之間就宣布關閉在華所有門店。同樣是外資家居建材巨頭百安居這些年在中國也是相當煎熬,其財報顯示在中國內地已經連續6年虧損。
而市场的低迷也恰好给了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对企业来说,现在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
一向熱衷于“攻城拔寨”的家居賣場在今年也紛紛放緩腳步,以提升服務、創新營銷、戰略調整等方式謀求突圍。“在産能過剩情況下,碰到困難時更是考驗企業管理、耐力的時候。誰有准備,誰有獨到辦法,誰就會在博弈的過程中取勝。”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表示。
流通领域反映着整个地板行业运行情况。去年10月30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北京举办的2012年前三个季度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上的相关结论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流通领域到生产环节,包括地板在内的建材全行业都在经历一场转型升级的艰难蜕变。
在这次会议上,行业专家指出,从建材行业各专业协会近期的调研情况看,供需矛盾突出、产能过剩等问题是建材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另外,産業集中度低、規模結構偏小、産業及區域結構不合理等因素仍然困擾著地板等建材行業。據統計,2011年,2萬多家建材規模以上企業資産規模平均1.1億元,平均銷售額1.5億元;而近18萬家建材規模以下企業資産規模平均約320萬元,平均銷售額不足400萬元。
中国建材联合会分析指出,2003年~2011年,是建材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最快、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时期,建材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超过规模以下企业,主要行业产业集中度大幅上升。但纵观建材工业发展现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以数量扩张型为特征的传统式产业发展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行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会议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地板等建材工业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是效益下滑,运行质量不高。去年1月份~8月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产品毛利率14.6%,比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5.9%,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业界人士表示,经济效益下滑表明传统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建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以“三新”(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将是新时期建材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會上,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楊寬寬在分析了包括建材行業在內的全國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後表示,工業經濟總量達到一定程度後,速度必須放慢,把粗放型的外延擴大再生産變成提高質量,既不但要追求數量,更要追求高質量、高水平、高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