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中生有:必须先完成市场调研、足疗店选址、足疗店定位、足疗店规模档次确定、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工作。有的投资人没有认真好做总体设计的前期工作,就直接开始了足療店設計工作。有的投资人仅凭参观了几家足疗店的感性认识,就拍板投资建新足疗店,设计单位没有介入到足疗店筹建的初期阶段。
2.金玉其外:有的足疗店外观很漂亮,但内部功能规划、装修与装饰设计等一塌糊涂,设计很不专业,实用性很差,更缺少艺术性。足疗店开始运转后就要开始敲敲打打,不断地形成不该花费的改造成本或“二次投入”。有的设计图纸过于轻率和简单,如没有高度重视足疗店包房的设计. 只当成是标准图例的简单组合,包房家具等也都没有进一步的详细配套设计。
3.全盤模仿。設計新足療店沒有因地制宜,也沒有與滿足足療店經營和消費者的需要相挂鈎,只是單純模仿某一家足療店或綜合模仿多家足療店,甚至繼承了原有設計的一些錯誤地方,導致只是某一足療店的複制,足療店外觀設計和功能設計千篇一律,毫無進步與創新。
4.文化沙漠。足療店可以爲顧客創造多種文化:服務文化、管理文化、産品文化。大部分足療店用品也都沒有經過專業的系統的設計,而是由供應商設計或直接從市場上采購,因此多爲通版産品。通版産品能滿足産品的基本功能,但無法形成特有的産品文化。沒有很好地反映我國傳統文化和當地文化。
5.缺少统筹足療店設計包括功能布局及分区设计、总体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内外景观及园林设计、室内装修设计、机电与管道系统设计、交通组织设计、管理与对客服务流线设计等内容。
6.老板視角。很多設計師並不熟悉足療店的經營管理和顧客需求,也不以滿足足療店經營管理和客人消費需要爲設計理念,在設計足療店時往往只從足療店投資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以能夠達到老板的滿意爲最終設計目標。如果只從爲業主省錢的目的出發完成足療店的前期設計,就容易忽略長期的使用價值。
7.舊人新衣投資人沒有進行系統研究和設計,把原有的建築物,或招待所、老店等修修補補,進行包裝,改造成新足療店,大足療店的局部更新改造也存在此類問題,改造的效果與整體不協調、沒有一步到位,仍然需要繼續改造。